绿色殡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节俭办丧事,不掺杂封建迷信的仪式在里面;二是指葬式,用骨灰回归自然的方法,比如说花坛葬、江葬、海葬、植树葬等等,让骨灰回归自然。
绿色殡葬倡导占地少或不占地、生态化无污染的多元化墓葬形式,按类型主要分为生态殡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江葬、海葬)和循环再生殡葬(可降解骨灰罐的深埋方式)等新型安葬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土葬,绿色殡葬更加节地和“环保”,它不占土地或者占地极少,有时还会为城市营造新的大片绿地。也为家庭及社会节省了大量资源,尽管无字无碑,依然可以寄托绵绵思念。
树葬:将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树葬没有墓穴,没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坛。它只作标记,如:仅在树下放一块石头,石头上钉一块铜板,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等,或者在树上悬挂死者的纪念牌。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占地一般仅为传统墓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既避免大量占用土地,又可以促进绿化,美化环境。
花坛葬:墓葬与树葬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公墓死板、无生机的形式,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种植花朵。坛位可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价格经济。
草坪葬:源于西方流行于东方的葬式,也是我国最早的生态葬形式。不留坟头,而是以自然石或草枝为标记。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土地资源,是一种文明环保的安葬模式。
海葬:逝者的骨灰连同鲜艳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目前,海葬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文明的殡葬方式,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