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 一个诗意栖居的地方 2016-11-21 来源 : 陕西日报

扶风,一个诗意栖居的地方。

    “扶助京师、以行风化”,扶风以这一西汉时的官名而得名,而这块土地也确实如它的名字一样历史悠久,积淀深厚,馨香千年。

古老土地上的古老歌谣

说起扶风的故事,要从很早很早开始讲起,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扶风是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今天的扶风也是一座丰富的周原文化宝库。周文化是中国历史的轴心时代为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至今仍有其巨大的精神魅力。

周文化经过发展完善,对中华民族在各个层面影响深远。早在周朝,其礼仪规范及礼仪观念就反映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今天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无处不隐含着周人的法治理念。

周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不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从周原博物馆中收藏出土的文物及《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的描述可窥见一斑。而后来,源于周文化的儒家文化,更是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底蕴,影响传播世界各地,与希腊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水乳交融,形成并支撑起了世界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大厦。

“左冯翊,右扶风”,在西汉时,扶风与冯翊便是拱卫京兆的两翼之地,是诸多古书上浓墨重彩的要地。扶风城隍庙,一座近千年历史的古老庙宇,坐落在扶风老县城的东大街上。

千年来,城隍庙于光阴流转中见证着老扶风的变迁,承载着西府人代代相传的祈愿。而现在县博物馆设立在这里,古老的庙宇容纳着古陶、青铜器等文化遗珍,使此地成为探寻老西府往事最为重要的所在地。

跨过庙门高高的门槛,一进院落,14间碑廊里陈列着扶风县出土的南北朝、隋、宋、金、元、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碣、造像碑、经幢、石造像数十通。屋檐上的斗拱、装饰的动物形象构件、无处不在的砖雕、石刻文物等,让这里写满历史的积淀之美。

城隍庙内还设有三个特色展馆,分别是扶风出土的陶器、西周青铜器、历代铜镜陈列展馆,其中铜镜馆更是扶风博物馆的特色,馆藏铜镜年代从周秦延续至明清,镜子有大有小,形状有圆形,橄榄形、菱形甚至花瓣形,从简单的线型、铭文装饰,到蕴含寓意的龙凤花鸟、人物故事纹饰,无不体现着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审美。

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扶风孕育了不少英杰人物,名垂青史的汉史学家班彪、班固两代三人著成《汉书》,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为实现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东汉名将名儒马援、马超、马融和机械发明家马钧等等,都是叱咤风云的天下名士,蔚为周原地域文化的独特霞光。

扶风因佛教圣地法门寺而在世界享有盛名。法门寺历史悠久,始建于距今1700年前的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据记载,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国王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将佛祖真身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各国佛教教徒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中国就有19处,法门寺是第5处。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故名为阿育王寺;唐朝时先后称为法门寺、法云寺、无忧王寺等,明朝又改为崇真寺,后又恢复法门寺名,沿用至今。唐朝时是法门寺最鼎盛时期,有天王院、吉祥院、净土院、罗汉院、浴室院等二十四院。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

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宝塔半边轰然倒塌;1986年,恰逢四月初八佛诞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宝塔地基时,惊喜地发现了唐代修建的塔下地宫,以及地宫中珍藏的4枚佛指骨舍利,其中1枚灵骨,即真身舍利;3枚影骨,即灵骨舍利仿制品。

时隔一千多年,至高无上的佛教圣物和上千件大唐稀世珍宝终于重现人间。举世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使法门寺受到全世界的瞩目,2014年10月16日,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在法门寺景区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交往史上最大的一次盛事。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商周的农耕文化、汉代的儒家文化、盛唐的佛教文化……如此浩瀚的历史文化,奠定了扶风文化史沉厚的底蕴,也给了扶风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扶风县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02万人次,实现旅游年综合收入达54.2亿元,带动就业1.9万余人。

扶风县人文古迹遍布,境内有各类文物保护点453处,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一县三馆,全国罕有。扶风馆藏文物种类齐全,数量多,等级高,以数以万计的青铜器,数以千计的大唐珍宝和与世不二的佛骨舍利而著称,仅扶风县博物馆珍藏各类文物10685件,其中国家一级藏品27年,二级159件,三级832件。

扶风境内不仅历史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也十分丰硕,5A级法门寺佛文化景区、3A级野河山景区关中风情园景区、七星河国家湿地、渭河“十里花海”、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城隍庙、大明寺、贤山寺、华严寺、孔雀寺、龙泉寺、凤泉寺、鼎盛西府、西府古镇、温家大院、法门灵境园、扶杨生态农业观光园、光泰农牧生态园、唐杨珣碑、汉马援墓等,犹如群星绽放。

丰富的文物资源奠定了扶风文物大县和在关中西部文化旅游中的龙头地位。扶风县突出两大品牌,打造三大板块。突出法门寺和周原两大世界级文化品牌,打造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旅游三大板块。构建文化旅游品扶风、民俗旅游逛扶风、生态旅游享扶风的旅游新格局。

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围绕佛文化主题,依托大明寺、贤山寺、凤泉寺等古迹,开发宗教文化旅游,打造世界佛都。围绕周文化主题,推动周原文化国际化。依托封神台、三霄庙等古迹,开发封神文化旅游。结合“班、马、耿、窦”等家族文化,开发寻根问祖旅游景点。

自然生态旅游板块:推进野河山生态景区建设,完善渭河“十里花海”,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乡村民俗旅游板块:围绕民俗文化,把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促进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养心、养生、养老福地,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全力以赴推动全域旅游

扶风县全力以赴推动全域旅游。一是在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上下功夫。投资80亿元引进的大美佛汤城项目已开始建设,该项目集佛教文化体验、禅茶泡汤养生、心灵净化养老、餐饮住宿文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投资12.5亿元的美阳小镇项目正在启动。投资11.5亿元盛鹏达七星河旅游综合体项目和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周边大地园林化项目全面建设。

二是在巩固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上下功夫。持续整改省检查验收组反馈问题,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核心文化塑造、促进景村一体化建设、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深化关中最美县城建设,强化法门寺周边、主干道沿线、镇村的大地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着力打造1个旅游示范镇和一批特色民俗村,实现全域景区化、处处风景化。

三是在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支持野河山生态景区、关中风情园、鼎盛西府、西府古镇、国风三千坊、传薪汉文化体验园等完善旅游功能和配套,弥补旅游短板,优化商圈功能,带动夜间消费,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整体提升县域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四是在完善交通网络下功夫。“十三五”期间,全力做好西安—机场—法门寺和西安—太白山—法门寺城际铁路开通,1小时旅游圈将形成;以关中环线、104省道、渭北环线、西宝中线、渭河河堤路和天绛路、绛法高速形成“5横2纵”旅游道路骨架,新建法门寺—周原—西观山—野河山—中观山旅游环线。打造1—3小时自驾游、4—6小时高铁游、国际休闲朝圣游。

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九大重点区域。即以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为核心的佛文化旅游区;以周原遗址为核心的周原文化展示体验园区;以法门寺景区周边及野河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大地生态观光区;以封神文化为核心的观山文化旅游区;以县城新区和县城北片区为核心的旅游商贸服务区;以关中风情园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体验区;以七星河廊桥和城隍庙为主体的扶风古城文化旅游区;以七星河湿地为核心的丝路风情旅游区;以渭河“十里花海”和绛帐古镇为核心的渭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区。

以把县域打造成为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多元化、复合型、全域化的要求,全方位规划、多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实现全域旅游,以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十三五”末旅游综合收入将突破百亿。

扶风,人文厚重,底蕴流芳。举世瞩目的佛文化、华夏民族起源的重要节点周原遗迹、影响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三大文明之光闪耀于此,交相辉映。漫漫历史长河,在扶风境内留下太多的史迹遗存,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代,皆有丰富的文化文物遗留,使其成为中国周礼之乡,世界佛教圣地。

丰富的史迹遗存,灿烂的文明乐章。扶风,一个诗意栖居的地方,等着你来。


责任编辑: admin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我要投稿 |  友情链接 |  陕西老年服务网 

Copyright © 2016 陕西老年服务网 版权所有

网络制作:兄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