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风采展示 > 生活随笔

【祝连思】书桌的故事

来源:陕西老年服务网    发表时间:2021-04-19

47.1K


          【编者按】


        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来热爱生活。行者,用脚步丈量山河大地;读者,用睫毛拨开重重风尘;作者,用笔杆书写世间百态。


        对退休的祝连思来说,能超脱于生活之外,在文字中畅游人生,也是一种方式。他以生活随笔这样最见性情的写作,或悲或喜或缓或急,在文字的国度里述说着他的人生感悟。


        让我们透过这些文字的光,遇见生活的美好……



        我这辈子,最留恋的,就是那三张书桌。


        读初中那阵儿,农村还是生产队体制,穷。屯里的学生写字,差不离都用老饭桌。在铺着破席子的土炕上,我得一条腿蜷缩在桌子底下,另一条腿别在桌子外头,趴着写《暴风骤雨》的读书笔记。我从记事起,就知道这个老物件。爸爸结婚时,爷爷赠给他的唯一大件。四个榆木凳腿,用横撑串起来,上铆着一块长方形柳木板,早被擦磨的漆黑油亮。写字稍微用点劲儿,就“吱嘎吱嘎”地响。那时候读书真卖力气,硬是把周立波老师的这本书背的滚瓜烂熟,就像得了宝贝。翻破了书皮,叠出了皱褶,画满了道道,特别稀罕。仅东北方言,就分出长短句子,摘记了1456条,写出了万余字的心得。腿盘麻了,腰累酸了,眼发花了,可还是手拽桌角,不肯歇着。后来能写作品了,发表的《补苗》和《新车》等小说,很多都是东北的乡土味儿,还成了省市的作协会员,名字被收录在当地的文学艺术家词典里。


        我的第二张书桌,是1980年新制作的。爸爸虽然是残废军人,不能干重活,可我在公社上班后,他悄悄上山捡树头,破成一小牛车的桦树板子,然后雇来木匠,知道我喜欢写稿藏书,便做了个“两头沉”的地桌,共有十个抽匣,还刷了深黄中透着淡红色的油漆,用掉卖了50斤黄烟的钱。在我结婚时,也是像爷爷那样,送给了我唯一的一个大件。一晃几十年过去,我从乡政府调到市直机关工作,人走家搬常折腾,所有的旧家具都散了架,唯有这旧地桌“随身携带”,再重也要弄到楼上,摆在客厅显眼的位子,成了我的心爱之物和精神寄托,记载着我的奋斗足迹和创作成果,有100万字的创作笔记、20万字的与编辑、作家、文友们的通信、200万字的文学作品,就诞生在这张珍贵的地桌上。期间,还曾被命名为省业余创作积极分子,走出大山后,还曾多次聆听名家讲学,虽然没有大出息,可如果爸爸还健在,他老人家肯定也会心满意足。


        现在用的这张桌叫电脑桌,圆钢腿,玻璃面,晶莹剔透,光滑别致。彩色的书架上,摆放着临时搁置的书本和草稿纸。这是退休后,单位奖励给我的一台旧电脑。回忆起小时候的旧饭桌,我对其更是珍爱有加。在单位时,我长期搞综合,对文字感情深,只要坐在电脑桌前,就犹如插上了电源插销的机器,高频率地运转起来,干劲十足。随着“哒哒哒”的敲击声,一行行枯燥的文字,朦胧中便痴迷地转换成一首首动听的音乐,在我的神经里蹦跳,在两只运用自如的手中弹出,每年都能发表上百篇新闻和信息稿件,多次被省市本系统通报表彰。正式退休后,这台赠送的电脑,更是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每天户外散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开机,看看发出去的散文稿有无回复,并根据报刊杂志专栏特点,创作出更多歌颂幸福生活的新作品,已有《音乐的魅力》、《养出来的健康》、《磨合》和《手工按摩》等多篇散文被《春城晚报》刊发,发挥了党员余热,充实了健康生活。


           作者简介


        祝连思,男,64岁,吉林省通化市商务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省、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柳河县圣水公社任广播站编辑、宣传干事、团委书记;在通化地区供销社和通化市体改委、经贸委、商务局、经合局任职。高中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吉林日报》、《中国商报》和《春风》、《长白山》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炊烟》和散文《游西湖》、纪实文学《夫妻爱情浓淡录》等作品。

编辑:wuyuexia

枫网 |老年文摘 |西安科普网 |陕西青少年服务网 |老年周刊 |中国夕阳红 |老年人之家 |陕西省养老网 |夕阳晚情 |全国老年网 |金霞网 |乐龄网 |可爱老人网 |老龄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