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风采展示 > 岁月如歌

【特约专栏】长篇连载:《童年记事·涓涓岁月》(7)

来源:陕西老年服务网    发表时间:2020-10-29

47.1K
          编者按

        

        抒一纸时光,寄流年安好。

        在放慢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开始怀念过去。珍藏于时光深处的童年记忆,在岁月陈酿里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影。
        让我们搭乘时光机,跟随那些温暖的文字一起念童年喜乐,忆儿时趣事……

        作者 · 简介



        谭嘉虎,男,成都川师附中老三届高66级学生。1972年2月被分配到成都市房产公司综合加工厂做临时工,1978年2月考入成都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77级),后在西南电力设计院计算技术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直至退休。《童年记事·涓涓岁月》作者。

          

            六载同窗一世缘,

            满纸依稀说当年;
            涓涓岁月浪花去,

            仅留童心作奇传。


     文/谭嘉虎   配图/来自网络


        连载 · (九)


        我们进入三年级学习时,教室换成了楼上的房间。开学没两天,班上转来两位新同学。


        一天早晨我们正在位子上早读,封老师领来两位陌生的女生,腼腆地站在讲台旁边对着大家微笑。她们一个叫张雪鹃,另一位个子更高的叫李淑兰,都是东北转来的。当时她俩虽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我还是感到她们与本地同学有些不一样。不过,她俩的模样倒有点相似:长辫子,身材苗条,五官端正,容貌清秀。班主任说了一番表示欢迎、要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之类的话以后,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把她俩安排到教室的位子上坐下。在我的印象中,李淑兰没多长时间又转学走了,只有张学鹃留了下来。


        那时,同学之间接触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由上学和放学是否顺路来决定。张雪鹃家住的方向与我相反,她与袁叶红、小丸子他们同路。因此,那天早晨以后,她仿佛便从我的脑海里消失了。



        自从三年级的教室转到楼上以后,我们要爬楼梯才能到教室,而且,从窗子望出去的感觉也不同了。这些似乎给孩子们增添了一种活跃、躁动与不安静的氛围。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课外活动时,在操场上更是蹦蹦跳跳。不过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差不多还是在一片懵懂中度过。

        班上有位同学叫小庆子,个子瘦小,皮肤有点黑,头发比较稀疏,前额像个小大人似地皱起来,一双细长的眼睛蛮机灵的。他喜欢做一些类似皮影戏的人物,拿到班上来玩。后来,我们也跟着学做:用毛笔在纸上画一个故事里的人物像,在背后叠一张纸,然后用剪刀沿着人像的轮廓剪下来,再找三根竹签,一根从中间直插到头部,另两根从上半部成直角折弯,放在两边和手的位置,最后用浆糊把纸与竹签粘牢晾干。几个人玩的时候,每个孩子手中拿着一个皮影人,用手指转动两边的竹签,皮影人的手就动起来了;大家口中再念一些台词,或模仿锵锵锵的锣鼓声,于是皮影人就有了生命,有了思想,有了爱恨情仇与离合悲欢。



        这一年的儿童节,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到春熙北段的三益公戏院,看了一场某地著名提线木偶剧团的表演,好像是《白蛇传》。那些木偶人物不仅手、脚、腰、头会活动,而且眼珠会转,嘴能张开,再配上幕后音,真是惟妙惟肖。孩子们看得专心致志,无暇旁顾。最精彩的地方,是一个名叫法海的和尚作法的时候,舞台上会冒出烟火,将所有布景和人物瞬间全部遮没。烟雾散后,又是另一番沧桑了。

        看完之后,小庆子开始模仿制作提线木偶了,并且找来松香磨成粉。他邀请我们大伙到他家里观看,还请两个同学配合表演。他把门窗全关上,屋里变得黑漆漆的,只有“舞台”上点的手电筒用的小灯泡发出微弱的光芒。他故作神秘地用不同腔调模仿戏中人物说话,一个人扮演好几个角色。忽然,一个“助手”将一把松香粉撒向空中,另一个“助手”随即用火柴点着,“舞台”上立即放出绚烂的光彩,并伴随着滚滚浓烟,仿佛将我们置身于魔幻之中。

        后来,我效仿他也做了一些提线木偶,也找来松香磨成粉,并用皮鞋盒子做了个小舞台,用布在“舞台”上做了一幅可以拉上和关闭的幕布。我们在邻近的小街找了一间空的黑屋子,在里面摆上几排小板凳。我跟小丸子、小桂子他们一块儿很兴奋地在屋里演出。我们把作业本纸裁成整齐的跟电影票一样大小的纸片,并在上面写上座位排号,到门口发放。一时间,附近的很多孩子都跑来观看,热闹非凡。我们还做过幻灯,在那间黑屋子里放映。



        这些皮影人、提线木偶和幻灯,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都是很粗糙、呆板和单调的东西,不过,一旦它们被注入了孩子们丰富、奇幻和欢乐的想象,便立刻变得栩栩如生、魅力无穷了。

        由于我们跟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生的血缘关系,因此在这段时期里,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被杨家将一门英烈、武艺高强、忠君报国、却屡招谗言陷害的传奇故事感动,一心想自己画一本杨门英雄的连环画,来抒发我的敬佩之情。我撕下未用完的作业本里的白纸,裁成跟连环画页一样大小的幅面,再找来针线将这些幅面装订成册。我按照儿童对杨家将故事的理解,用毛笔在纸上动手画起来,并在图画下面配上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终于做成了厚厚的一本连环画。我除了自己翻阅以外,还借给要好的同学看,大伙居然都看得津津有味。

              (精彩待续……)

编辑:wuyuexia

枫网 |老年文摘 |西安科普网 |陕西青少年服务网 |老年周刊 |中国夕阳红 |老年人之家 |陕西省养老网 |夕阳晚情 |全国老年网 |金霞网 |乐龄网 |可爱老人网 |老龄办 |